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形成原因:
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以及煎炸类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内热。
情绪波动:长期生气、焦虑等情绪会影响肝气运行,使火热内生。
作息紊乱:熬夜、睡眠不足会损伤阴液储藏,身体缺乏滋润而诱发内热。
体质因素:部分人群属于偏热性体质,更容易出现内热症状。
2.常见表现:
全身性症状:发热、口渴、出汗较多、心烦失眠。
消化系统表现:口臭、口腔溃疡、便秘、大便干结。
皮肤症状:面色潮红、痤疮或局部皮肤灼热感。
舌诊特点:舌红苔黄或舌苔少而干燥。
3.调理方法:
饮食调节:尽量减少辛辣、煎炸、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西瓜等具有清热降火作用的食材。
保持情志平和:避免长时间情绪激动,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疏解压力。
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同时适当锻炼以改善新陈代谢。
药物辅助:根据医嘱使用清热泻火类中药,但需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
内热不仅仅是单纯的“上火”,还可能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存在一定联系。如果出现持续性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调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