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激素水平变化
月经周期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如果卵巢功能出现短暂性紊乱,例如黄体功能不足或排卵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生长不足,使月经量减少,颜色呈褐色。目前较常见的诱因包括过度减肥、饮食不均衡及睡眠不足。
2.妊娠相关原因
早期妊娠可能伴随少量出血,呈褐色或粉红色,称为植入性出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预期月经时间附近。如果已有妊娠史但出血持续,也需警惕流产或异位妊娠的可能。
3.精神与情绪因素
长期压力、焦虑或抑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月经周期,表现为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4.感染或炎症
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或阴道感染等问题可能导致月经颜色发生变化,尤其是褐色血液可能反映血液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5.避孕药物使用
服用口服避孕药后,部分人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乃至点滴状出血。因为这种药物对激素平衡有一定干扰,停药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6.其他病理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或粘连也可能引发经量异常改变。如果伴有明显腹痛或者血块增多,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调整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状况持续或伴随明显其他症状,如剧烈疼痛、发热或贫血,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以明确病因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