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临床表现:
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常见于50至6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多见。
典型症状包括逐渐加重的下肢乏力、感觉异常、步态不稳,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脊髓损伤症状,如突发的剧烈疼痛、肌无力甚至瘫痪。
2.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手段。T2加权成像上可见脊髓内高信号区,提示脊髓水肿或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最终确诊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血管显影,可以明确血管畸形的位置、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
有时还需进行脊髓CT造影(CTA)或脊髓MRA以辅助诊断。
3.辅助检查:
脊髓电生理检查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可以帮助评估脊髓功能损害程度,但不能直接确诊。
常规实验室检查通常无特异性,但在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能需要。
及时识别并诊断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对于预防不可逆的脊髓损伤至关重要。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