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有科学依据吗

2024-08-2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过午不食”是一种饮食习惯,指的是下午或傍晚之后不再进食。这种习惯在一些文化中被广泛采用,并且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中也有相关的科学研究支持其潜在的健康益处。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的生物钟(昼夜节律)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晚餐后,身体的代谢速度通常会减慢。因此,限制晚餐时间可能有助于减少总能量摄入和改善体重管理。研究表明,晚餐时间与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限制进食时间(如“过午不食”)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体内炎症。这些效应可能与间歇性禁食的机制相似,即限制进食时间可以促进自噬、改善代谢健康并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个体差异和生活方式因素使得这一习惯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人而言,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饮食习惯可能并不适合,尤其是在面对需要高能量的活动或工作时。因此,是否采用这种饮食习惯应结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考虑。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