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肝脏密度减低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积聚,常见于肥胖、糖尿病及长期饮酒者。
肝炎: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也可以引起肝脏密度减低,特别是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
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导致局部肝脏密度减低。
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可能会表现为肝脏密度不均匀,并伴有其他影像学特征,如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脾脏增大等。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可以引起肝脏密度减低,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2.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CT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评估肝脏密度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肝脏的Hounsfield单位(HU),可以识别并量化肝脏密度的变化。
MRI: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肝脏脂肪含量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更准确地区分脂肪性变和其他病变。
3.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胆红素等)和病毒学检查(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有助于明确病因。
病史采集: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饮酒史、药物使用史以及家族史,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可能的病因。
活检:在某些情况下,肝脏活检可能是必要的,以获取组织学证据来明确诊断。
注意肝脏密度减低往往提示潜在的肝脏疾病,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