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饮食调理:
增加温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和桂圆。
避免寒凉性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和凉拌菜。
多喝温水或热茶,以提高体内温度,增强代谢功能。
2.药物治疗:
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温补中焦,常用于治疗内寒症状。
风寒感冒引起的外热症状可使用麻黄、桂枝等发汗解表的中药。
配合健胃消食的药物,如陈皮、砂仁,以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3.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和命门,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艾灸是一种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热量刺激人体穴位的方法,可有效温补肾阳、散寒除湿。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排出体内寒气。
保暖措施要到位,尤其在寒冷季节,应注意穿着保暖,避免受寒。
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调理。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治疗需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跟从他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