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原因:脑动脉血管瘤多由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高血压等后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先天性因素是最常见的,占总病例的80%以上。
2.类型:主要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破裂性动脉瘤三种。其中,囊状动脉瘤最为常见,占70%-80%。
3.症状:在未破裂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破裂,可导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及神经系统症状。约有30%-40%的病例在初次出血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4.诊断手段: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脑MRI和脑血管造影。其中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
5.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前者适用于较大的动脉瘤,后者则更适合小型动脉瘤。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和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动脉血管瘤风险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