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基因与家族遗传:
一些研究表明,易胖体质与基因有密切关系。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脂肪细胞更容易储存脂肪,而不是将其转化为能量。家族中若有肥胖史,后代更易受到影响。
2.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身体在静息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如果基础代谢率较低,身体消耗的能量少,即使摄入相同的热量,也更容易储存为脂肪。基础代谢率受年龄、性别和肌肉质量等因素影响。
3.饮食习惯: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会增加体重。进食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夜间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肥胖。
4.运动量不足:
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会使得摄入的能量得不到消耗,从而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久坐办公、高强度脑力劳动但缺乏体力活动等行为均会增加肥胖风险。
5.激素平衡:
某些激素,如胰岛素、瘦素和皮质醇,对体重控制有重要影响。胰岛素抵抗会导致更多的葡萄糖被储存为脂肪;瘦素抵抗会使大脑错误判断身体是否需要储存更多能量;高水平皮质醇则会促进脂肪堆积特别是在腹部区域。
6.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会引发暴饮暴食或者情绪性进食,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体重增加。
改善易胖体质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关注心理健康,有助于降低肥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