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腺瘤性息肉:
占所有息肉的60%-70%。
具有潜在癌变风险,约有5%-10%的腺瘤性息肉可发展为结直肠癌。
根据组织学特点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的恶变风险高于管状腺瘤。
2.增生性息肉:
通常属于良性病变,恶变风险极低。
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
增生性息肉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且与低纤维饮食有关。
3.炎症性息肉:
多见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本质上是由炎症刺激引起的反应性增生,通常无恶变倾向。
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随原发病的控制而变化。
4.锯齿状息肉:
分为传统锯齿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息肉两种亚型。
传统锯齿状腺瘤有较高的恶变潜力,特别是那些大于10毫米的。
锯齿状腺瘤/息肉则具有更高的恶变风险,应定期监测并及时处理。
不同类型的肠息肉需根据其特征及风险进行相应的监控和处理,以便早期发现和预防可能的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