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大便时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大便时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痔疮、肛裂、结直肠息肉和大肠癌等。

1.痔疮: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和外痔都会导致大便时出血,通常表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滴落到马桶中。痔疮是因直肠下端及肛门周围静脉曲张扩张所致,常与久坐、便秘、孕妇体重增加等因素相关。

2.肛裂:肛裂是肛门皮肤或黏膜的裂口,常因排便时大便过硬或频繁腹泻导致。这种情况下,出血通常伴随疼痛,且血液颜色较鲜红。

3.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是结肠或直肠内壁异常生长的组织,尽管大多数为良性,但也有恶变的风险。息肉出血量通常较少,多半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

4.大肠癌:大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大便出血。此类出血可能混杂于粪便中,颜色偏暗,且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等。

5.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溃疡,从而引起大便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疲劳等症状。

6.感染性肠炎: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进而引起大便出血。常见病原体包括志贺菌、沙门氏菌和阿米巴等。

7.血管性病变:如直肠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也可能导致无痛性大便出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排便时出现出血现象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便秘及其他可能诱发出血的因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