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房颤的定义和特点:
房颤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房不能有效收缩,从而使心跳呈现不规则性。通常心率范围在每分钟60-100次属于正常范围,而89次/分钟显示心室率处于接近上限的正常范围内,说明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较为可接受。
2.病因与危险因素:
高血压和冠心病是房颤的常见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70%左右。
心脏结构改变,如瓣膜病、心衰等疾病,会显著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
非心脏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感染等,占约10%-15%的比例。
3.可能的临床表现:
平均心率为89次/分钟的房颤,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房颤。但也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心悸、乏力、头晕等,这些表现取决于个体的心脏储备能力及其他合并症。
4.潜在风险:
虽然这种心率水平的房颤在短期内看似不具严重威胁,但长期持续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5倍。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张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问题。
5.治疗与管理:
治疗目标包括恢复和维持窦性心率、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及改善症状。主要措施有药物治疗(如抗凝药、节律控制药物等)、电复律和导管消融术等。对于轻度房颤,通常首选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室率,同时根据CHA₂DS₂-VASc评分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抗凝药。
需要根据具体病史、检查结果评估病情,并依据医生建议进行规范化诊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