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抑郁症:多与大脑中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的失衡有关,同时遗传、环境压力和性格因素也是重要诱因。
精神分裂症:目前认为与遗传、神经发育异常、大脑结构变化及环境应激事件密切相关,患者常在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发病。
2.主要症状
抑郁症:
1.情绪低落是核心症状,持续至少两周,表现为悲伤、无助、绝望;
2.兴趣和愉悦感丧失,对平时喜欢的活动提不起兴趣;
3.精力下降、疲惫感明显,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活力;
4.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
精神分裂症:
1.幻觉和妄想是典型症状,患者可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相信一些不符合现实的事情;
2.思维混乱,语言表达紊乱,难以进行逻辑性的对话;
3.情感淡漠,社交退缩,难以正常融入社会;
4.行为紊乱,如重复动作、不恰当的行为或完全呆滞。
3.诊断与检查
抑郁症:通过临床问诊结合量表评估(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排除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的生理病因。
精神分裂症:需要通过系统的精神科评估,结合脑影像学检查(如MRI)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4.治疗方法
抑郁症: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及生活方式干预(如规律作息)。
精神分裂症: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辅以心理康复训练和家庭支持。
5.预后
抑郁症:如果及时接受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缓解,但需警惕复发。
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改善症状,但仍需长期监测和干预。
抑郁症更多影响情绪状态,而精神分裂症则涉及更广泛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范畴,两者不可混淆,应针对具体症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