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调节方法:
深呼吸练习能够有效降低焦虑感。建议采用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钟,屏住呼吸7秒钟,然后缓慢呼气8秒钟,重复3-5次。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分泌,从而改善情绪状态。每次进行15-30分钟的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显著缓解急躁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作息对情绪健康至关重要。成年人每天需要6-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
2.心理应对技巧:
转移注意力是缓解急躁的良好方式。例如,可以尝试读书、听音乐或做一些喜欢的活动,帮助大脑从当前压力中抽离。
运用正念冥想,通过关注呼吸和当下感受,减少负面情绪的困扰,每天练习10-20分钟有助于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并用理性思考代替负面自我暗示。可以将引起急躁的原因写下来,并分析其是否合理从而调整认知。
3.外部支持与环境调整:
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拥挤或其他令人不适的环境,寻找安静的空间暂时独处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
如果某些特定人际关系或事件成为焦躁诱因,可尝试与可信赖的人沟通倾诉,表达情绪后往往会感觉轻松许多。
周围过于繁忙的事务安排也可能增加压力感,必要时可重新规划时间表,分清主次,避免同时处理过多任务。
若持续出现明显焦虑或情绪波动,伴随失眠、心悸、食欲改变等症状,应尽早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帮助,评估是否存在焦虑障碍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