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此类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其中,HSV-1通常引起口腔、面部及唇周出现疱疹。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如皮肤接触或共享个人物品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此病毒会引起水痘或带状疱疹。初次感染时通常表现为全身性水痘,而病毒潜伏后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引起带状疱疹,通常沿着神经分布,表现为皮肤上成簇的水泡,并伴随明显疼痛。
2.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通常表现为局部刺痛、瘙痒,随后出现红斑和小水泡。这些水泡容易破溃并结痂,然后逐渐愈合,一般不留疤痕。整个病程约为7至10天。
带状疱疹:初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等,随后在某一神经节段出现剧烈疼痛及成簇的小水泡。这些水泡破溃后结痂,整个病程大约持续2至4周。
3.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抑制病毒繁殖,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对症治疗:使用止痛药、抗炎药、外用药膏等,可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愈合。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疱疹患者密切接触,适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水痘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对待面部疱疹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搔抓患处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