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溶血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被异常地迅速破坏,超过了肝脏处理和排泄的能力。此时,血液中的非结合(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是因为肝脏无法将其快速转化为结合胆红素。
2.在实验室检查中,主要表现为: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非结合胆红素占大多数。
尿胆原水平增高,由于部分未结合胆红素经肠道转化后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血清结合(直接)胆红素通常正常,因为肝功能正常,可以处理正常量的胆红素。
3.临床上,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贫血、脾肿大等症状。患者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但尿液颜色通常不变,这是与其他类型黄疸的区别之一。
4.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也可由获得性因素如自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关注潜在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溶血性黄疸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