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力衰竭:这是西医中的一个疾病概念,是指心脏不能有效地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组织的需要。心力衰竭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根据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或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2.心阳虚:这属于中医学的范畴,是指由于心阳不足而导致的心血推动无力,温煦失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表现包括心悸、胸闷、气短、怕冷、面色苍白等。心阳虚强调的是心脏阳气的亏损,与全身阳气的不足有关。
3.诊断与治疗:对于心力衰竭,现代医学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验(如脑钠肽水平)等进行诊断。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生活方式改变和必要时的手术。而心阳虚的诊断则更多依赖于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多采用益气补阳的中药方剂。
虽然心衰和心阳虚涉及的心脏功能问题有交集,但二者所处的医学背景、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都有显著区别。理解这些差异对准确诊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