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紊乱
正常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身体肌肉会自然处于放松甚至瘫痪的状态,以防止做梦时身体出现不必要的动作。如果这一阶段与清醒过程不同步,可能导致意识清醒但身体无法动弹。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或睡眠不足都会增加发生概率。
2.压力和焦虑
慢性压力和精神紧张会影响大脑调控睡眠的机制,从而干扰睡眠结构。这种情况下,快速眼动睡眠的启动和终止过程容易失控,导致睡眠瘫痪的发生。
3.睡眠相关疾病
某些睡眠障碍,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睡眠周期紊乱综合征,可能增加异常睡眠现象的风险。患有猝睡症的人更容易经历睡眠瘫痪。
4.环境因素
不稳定的睡眠环境,例如噪音、光线过强或卧室温度不适宜,可能打断睡眠并诱发睡眠瘫痪。
5.生活习惯问题
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摄入酒精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刺激神经系统,都可能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
睡眠瘫痪通常是一种良性现象,不会造成永久性的身体伤害,但频繁发作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固定的作息、减轻压力、避免使用兴奋剂类物质,可以减少其发生几率。如若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天极度嗜睡或做梦内容特别真实,则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基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