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疑病症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担心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疾病,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仍然感到不安。
频繁查阅健康信息,将正常的生理感觉误解为某种疾病的症状,例如头痛被认为是脑部疾病。
反复咨询医生或多次进行检查,但难以获得内心的平静,总觉得医生遗漏了什么。
情绪波动明显,容易烦躁、焦虑,甚至伴随睡眠障碍。
2.这种状态的潜在原因可能包括:
个性因素:通常具有高敏感性、追求完美、不善于调节情绪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健康焦虑。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可能触发对健康的过度关注。
家族及成长经历:曾目睹亲人患病或过早接触重大疾病相关信息可能增加类似担心。
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或强迫症,也可能伴随疑病症状。
3.疑病症的应对措施包括:
学会正确认识身体信号:理解一些轻微的不适是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过度解读。
限制接收健康信息的时间:避免反复阅读疾病相关内容,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规律作息和运动:适当锻炼有助于改善情绪,分散注意力。
寻求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调整错误思维模式,必要时需要咨询专业心理医生。
在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例如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疑病症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器质性疾病,但它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值得重视。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当症状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缓解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