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疏导技术,通过识别和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来降低焦虑和恐惧。研究表明,约60%-80%的焦虑症患者可以从中获益。具体方法包括认知重建,即帮助个体发现并纠正非理性的负性认知;行为练习,如安排系统的行为任务以增强自信心。
2.暴露疗法:适用于特定恐惧或焦虑情境的患者。个体在安全环境中逐步接触引发恐惧的事物或情境,从而减轻过度的情绪反应。研究指出,循序渐进的暴露方式可使恐惧症状减少50%以上。
3.放松训练:通过呼吸训练、肌肉放松等技巧降低生理唤醒水平,从而缓解焦虑。例如,深呼吸练习通常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达到镇静效果。一项研究显示,坚持每天10分钟放松训练4周以上,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指标。
4.正念训练:正念关注当前的思想、情绪和身体感觉,以培养接纳态度,减少对未来的担忧。一些实验证据显示,正念训练能显著降低慢性焦虑者的症状评分,平均下降幅度达20%。
5.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表达情绪、获得共情支持以及学习应对策略来缓解心理压力。研究表明,与心理咨询师定期沟通有助于提高心理弹性,减轻孤独感。
心理疏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同时坚持实施才能见效。在严重情况下,应配合专业医疗服务,例如药物治疗或综合干预措施,防止症状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