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注意饮食规律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刺激胃酸分泌紊乱,增加胃黏膜受损风险。
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避免食物过大块直接进入胃内导致机械性损伤。
2.选择易消化、温和的食物
优先选择粥类、面条等容易消化的主食,避免油炸、高脂肪、高糖分的加工食品。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香蕉等,但应避免空腹大量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或韭菜。
3.避免刺激性饮食
减少辛辣、酸性、过热或过冷的食物摄入。这些刺激性食物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限制咖啡、浓茶以及碳酸饮料的饮用,这些饮品可能诱发胃酸过度分泌。
4.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胃部疾病的患病风险。
酒精对胃黏膜具有直接腐蚀作用,尤其是烈酒,因此需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甚至禁酒。
5.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胃肠道修复与自我调节。
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胃肠功能的不良影响,可通过运动或兴趣爱好来释放压力。
6.适当锻炼身体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或游泳,可改善胃肠蠕动,缓解便秘和消化不良。
饭后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帮助消化,但应至少间隔20分钟再活动。
7.远离药物滥用
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如必须使用,应咨询医生并同时考虑胃保护剂。
通过坚持以上生活习惯,能够有效保护胃部,减少胃病发生几率,并提升整体消化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