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脂肪摄入过量
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或奶制品,可能导致脂肪无法完全被消化吸收,从而引起大便中脂肪含量偏高,使其变得油腻并易于粘附在马桶上。
2.膳食纤维不足
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低会降低粪便的成型能力,导致粪便较为黏稠,甚至不易冲洗干净。纤维的缺乏还可能伴随便秘等症状。
3.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对脂肪或其他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例如慢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胰酶分泌不足,而胰酶对于脂肪分解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脂肪容易出现在粪便中。
4.胆汁分泌异常
胆囊疾病或胆管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乳化及吸收,从而使脂肪在大便中积累,导致大便发粘。
5.肠道感染或炎症
某些肠道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可能改变粪便性质。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导致大便形态发生变化,并出现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或血便。
6.药物或补充剂的影响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或营养补充剂(如鱼油)可能影响脂肪代谢过程,从而让大便变得更难冲洗。
7.潜在的吸收障碍
如乳糜泻或短肠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削弱小肠对营养物质,尤其是脂肪的吸收能力,导致脂肪残留增加。
观察排便的变化可以反映健康状态。如果此现象频繁且伴随便血、腹痛、腹泻或体重下降,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