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尿液静置过久会变浑浊

2025-06-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尿液静置过久会变浑浊,主要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

1.尿液中的溶解盐类可能析出。尿液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盐类,如磷酸盐、草酸盐等。当尿液长时间静置后,这些盐类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或尿液浓缩而从溶液中析出,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尿液变得浑浊。

2.细菌生长导致浑浊。尿液暴露在空气中时,环境中的细菌可能进入尿液,并在其中繁殖。这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可以使尿液变得浑浊,同时也可能导致尿液散发异味。

3.pH值变化引起沉淀。一段时间后,尿液的pH值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从酸性变为碱性。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物质,如磷酸钙或尿酸盐,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浑浊的沉淀。

4.温度变化影响溶解度。尿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当尿液温度降低时,某些溶解物如尿酸盐的溶解度减少,会形成浑浊的沉淀。

为了避免尿液样本因静置过久而失去参考价值,通常建议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分析。在观察到尿液异常浑浊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基础泌尿系统问题并咨询专业人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