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因为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壁中的壁细胞,导致其逐渐丧失。这一损伤过程主要影响胃体和胃底部位。大约90%的病例中会发现抗壁细胞抗体,而60%至70%的患者检测出抗内因子抗体,这些抗体会进一步加剧胃黏膜的破坏。
2.临床表现和症状:在早期阶段,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是无症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胃黏膜萎缩可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引起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和贫血等症状。某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维生素B12缺乏,导致恶性贫血。
3.并发症和风险评估:长期未经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增加胃腺癌或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胃类癌)的风险。萎缩性胃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桥本甲状腺炎和1型糖尿病,增加了综合管理的复杂性。
4.诊断和监测:临床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确定胃黏膜的状态,并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辅助诊断。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早期识别潜在并发症非常重要。
5.治疗和预后:虽然该病无法根治,但通过维生素B12补充和酸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阻止病情恶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诊断和适当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