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评估病因:术后病情恶化可能是由于感染、出血、肠绞窄等因素引起的。应尽快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超声或CT)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明确具体原因。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3.维持体液平衡:由于肠道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确保循环稳定。
4.抗生素治疗:如果存在感染风险,应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或控制感染。
5.营养支持:在肠功能恢复之前,通过肠外营养或鼻胃管喂养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机体恢复。
6.再手术考虑:若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持续恶化,可能需要考虑再次手术,尤其是在存在机械性梗阻或严重并发症时。
7.专业团队合作: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重症监护医师及其他相关专科医务人员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尽早识别和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谨慎评估和积极干预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