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结核病本身: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症状之一是盗汗(特别在夜间)。尽管经过治疗病情显著好转,但一些患者可能在康复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短期或轻微盗汗。这可能是机体在逐步恢复免疫功能时的一种反应。
2.药物副作用: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等可能会引起某些副作用,包括发热和体温调节异常,进而导致盗汗。部分人对药物代谢的差异性也会加剧这一现象。
3.体质和代谢变化:长期患病及用药可能改变了个体的基础代谢率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波动或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也可能诱发夜间出汗。
4.环境或精神因素:夜间环境温度过高、被褥过厚,或者长期患病引发的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都可能是非特异性夜间出汗的原因。
若盗汗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低热、食欲下降,应警惕结核病复发或药物相关的肝肾损伤,并及时向医生咨询以明确原因。如无其他新症状且盗汗逐渐减轻,通常为正常恢复的一部分,无需额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