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理因素: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作用是调节心率和血压。有些人具有更有效的自主神经调节机制,能够在压力环境中更好地维持血压稳定。
血管弹性:某些人的血管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适应能力,即使在压力增加时,也能保持合理的血流阻力,从而防止血压上升。
2.心理因素:
应对策略:心理上的成熟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个体在压力情况下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生理上的负面反应,进而影响血压。
压力耐受性:不同个体对压力的耐受程度不同,一些人天生或通过训练具备更高的压力耐受性,导致他们在紧张时不易出现血压升高。
3.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基因在调节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中的角色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一些研究表明,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决定了个体对精神压力的血压反应倾向。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增强这些生理和心理机制,使得在面对压力时血压不易波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紧张时大多数人仍会经历血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