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判断性质及位置
腹痛可因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消化不良、胃痉挛或肠道问题。需要注意疼痛的位置(如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性质(如隐痛、绞痛或刺痛)以及是否向身体其他部位放射。上腹部疼痛可能与胃相关,下腹部疼痛可能涉及肠道或生殖器官。痛感的波动和时间长短也有参考价值。
2.暂停进食
如果怀疑是由饮食引起,如暴饮暴食或不当饮食,建议在疼痛缓解前暂停吃固体食物,仅适量饮温水。避免咖啡、酒精或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不适。
3.采用舒缓体位
建议采取屈膝平躺的姿势,或者侧卧蜷曲,这样可以减少腹腔压力,舒缓肠胃负担,同时观察是否会影响疼痛强度。
4.局部热敷
使用热水袋或温毛巾轻轻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或促进血液循环。但如果怀疑急性炎症,例如阑尾炎或胆囊炎,则不应使用热敷,以免加重病情。
5.服用非处方药物
在明确疼痛来源后,可根据需要服用一些常见药物。例如,抗酸剂可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而解痉药物可能缓解肠道痉挛。但需谨慎选择,不宜长期依赖药物止痛,且对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应避免自行用药。
6.关注伴随症状
如果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烧、血便或黄疸等表现,需要特别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暗示严重健康问题,例如感染、肿瘤或急性器官损伤。
7.记录并监测
尽量记录腹痛的发生时间、频率、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为后续就诊提供更多信息。如腹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逐步加重,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处理腹痛时,应同时关注可能的危险信号,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当无法确定病因或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