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急性期处理:当脑干出血发生时,第一步是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心率和血压。在必要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2.药物治疗: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进一步出血的风险。
降颅内压药物:使用甘露醇或呋塞米等药物降低颅内压,以防止脑组织损伤。
止血药物: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能需要使用止血药物来帮助控制出血。
3.外科手术: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出血量大或者压迫到生命中枢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脑干位置特殊,手术风险较高,需要慎重考虑。
4.康复护理:一旦病人的情况稳定下来,康复治疗至关重要。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及心理支持,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生活能力。
早期识别、有效的急救和后续的康复护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