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特性评估:肿瘤大小为2公分时,一般处于较早期阶段,但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内镜下活检确诊是否有周围组织或淋巴结的侵及,以及明确分期。根据TNM分期可判断预后,并确定治疗策略。
2.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肠癌,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包括局部切除或部分肠段切除。如果肿瘤位于结肠,多采用结肠切除术;若位于直肠,则可能需要低位前切除或经肛门微创手术等。术中还需清扫区域淋巴结以排查潜在转移。
3.病理检测:术后病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评估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脉管或神经侵犯。同时,通过淋巴结检测判断是否已发生转移,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4.辅助治疗:如果病理提示无淋巴结转移且边缘清晰,大多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仅需定期随访。但如果发现高危因素(如淋巴结阳性或脉管侵犯),应考虑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5.随访与监测:手术后需密切随访,通常包括每3至6个月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内镜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新发病变。
早期肠癌患者通过及时干预,整体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