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正常肠道黏膜:起初,肠道内的黏膜是正常的,没有异常细胞增生或炎症反应。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低纤维)和生活方式(如久坐、吸烟)可能造成黏膜损伤,为后续病变提供条件。
2.腺瘤性息肉形成:约70%-80%的大肠癌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这一阶段,肠道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形成良性息肉。统计显示,大约25%-30%的成年人可能存在腺瘤性息肉,其中少部分会逐渐进展为恶性。
3.早期癌变:部分腺瘤性息肉在3-10年内发生基因突变,如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改变,导致细胞失控生长。早期癌症可能局限于肠壁内层,此时治疗效果较好,五年生存率超过90%。
4.晚期癌变: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癌组织可能侵犯肠壁周围,更严重时扩散至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如肝、肺)。此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症状,如便血、腹痛、体重下降等,治疗难度大,生存率降低。
大肠癌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从初始病变到临床显现可能需要10年以上。建议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同时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