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遗传因素:大约10%-20%的圆锥角膜患者有家族史,提示该病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或遗传易感性相关。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角膜结构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角膜强度下降。
2.机械因素:频繁揉眼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或剧烈的揉眼可能对角膜造成机械性损伤,改变其力学特性,从而增加病发风险。
3.系统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与圆锥角膜的发生有一定关联。这些疾病的共同点是结缔组织异常,可能导致角膜组织脆弱。
4.环境因素:有些研究指出紫外线过度暴露、慢性眼部过敏(如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反应或破坏角膜结构,间接增加圆锥角膜的风险。
5.“上火”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上火”通常指身体因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辛辣等原因导致的内热症状。尽管“上火”可能与眼部不适(如干涩、红肿)有关,但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上火”会直接导致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成因复杂,早期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近视加重、不规则散光等,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进展为严重的视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