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病机制: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的持续性压力增大,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狭窄,从而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2.病变分期:
Ⅰ期:视网膜动脉轻度狭窄或硬化。
Ⅱ期:可见视网膜静脉交叉处呈现动脉过度反射及动静脉交叉改变。
Ⅲ期:出现出血、渗出物、棉絮斑等视网膜特征性变化。
Ⅳ期:伴有视盘水肿及严重视力下降。
3.治疗方法:
控制血压:严格控制血压是减缓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目标血压一般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则需进一步降低。
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清淡、控制盐摄入、坚持运动、戒烟限酒等均有助于稳定血压。
4.预后与监测:
定期眼底检查以监测视网膜的状态。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定期的全身健康评估,以防止其他器官的损害。
虽然高血压引发的视网膜病变难以完全逆转,但通过积极有效的血压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减少对视力的影响并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