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监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利用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心律变化,及时识别异常。
2.氧疗:给予高流量氧气,以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确保组织对氧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静脉输液及药物治疗: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以稳定血流动力学。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输出量。必要时,可使用血管加压药以维持血压。
4.液体管理:严格记录出入量,避免过量输液导致的心脏负担增加,同时防止低血容量状态。
5.镇痛和安抚: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吗啡),缓解因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和焦虑,从而减少心肌耗氧。
6.体位管理:通常建议上半身稍微抬高30度,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肺通气。
7.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慌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8.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可能需要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确保基本能量和营养供应。
在实施这些护理措施时,应注意随时评估患者的反应,调整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