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道功能障碍
胃食管反流病: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导致反胃和呕吐,多伴有烧心和胸骨后灼热感。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饱胀、嗳气甚至恶心、呕吐,属于胃动力障碍的一种。
2.饮食因素
暴饮暴食:一次性进食过量或摄入高脂、高糖食物,胃部负担加重可能引发反胃和恶心。
进食速度过快:咀嚼不充分会增加胃肠负担,容易诱发不适。
3.急性胃肠炎
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受污染水源或食物可能含有致病菌或毒素,通常伴随腹泻、发热等症状。
4.胃溃疡或胃炎
胃粘膜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导致黏膜损伤,引发餐后呕吐或反胃。
5.胆囊和胰腺疾病
胆囊炎或胆结石:饭后尤其是油腻食物后,可能因胆汁分泌异常引发消化障碍,表现为上腹不适和呕吐。
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出现剧烈腹痛并伴随呕吐。
6.妊娠期反应
孕早期激素水平变化,部分孕妇会在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7.心理因素
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能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胃肠蠕动,引发餐后不适。
饭后频繁呕吐和反胃需警惕潜在疾病,避免自行服药,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同时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高脂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