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原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可导致急性肠胃炎,引起频繁腹泻。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或致泻性大肠杆菌,通常伴随发热、腹痛甚至血便。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如贾第鞭毛虫可能引起长期水样腹泻。
2.饮食及消化问题
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会导致乳制品摄入后腹泻;麸质过敏者食用含麸质食品后也可能出现类似现象。
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油腻或辛辣食物摄入过量都可能刺激肠道,诱发腹泻。
水源污染:使用被污染的水源可导致急性腹泻和呕吐。
3.慢性疾病
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可能混有黏液或血液。
肠易激综合征:此类功能性疾病通常在压力较大时加重,并伴有腹痛或胀气。
内分泌紊乱:甲亢、糖尿病相关的自主神经病变等可能干扰肠道功能,引起持久腹泻。
4.药物及其他原因
药物副作用:抗生素、通便剂、部分降压药或胃药可能诱发腹泻。
压力及心理因素:高压力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肠道蠕动,导致腹泻。
肿瘤相关因素:少数情况下,肠道肿瘤会导致吸收障碍和腹泻。
总是腹泻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脱水及营养不良等问题。如伴随持续发热、体重下降或粪便带血,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