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血糖波动效应。当晚上摄入过多食物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时,血糖会迅速升高。身体为了控制血糖,会分泌大量胰岛素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这种快速降糖过程可能导致夜间甚至清晨出现低血糖状态,从而引发强烈的饥饿感。
2.胃排空速度影响。晚上进食较多会导致胃部负担加重,但经过一夜的消化,胃内容物被排空后,胃壁的压力感受器不再受到刺激,饥饿信号随之增强,加剧了早餐前的饥饿感。
3.激素调节作用。黎明时分,人体激素如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血糖生成的作用,但也可能通过刺激食欲中枢使人感到饥饿。如果晚上食物中蛋白质或脂肪比例过高,可能进一步增强这种早晨的激素作用。
4.生物钟和饮食习惯。晚间大吃往往打乱规律的饮食节奏,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饥饿感的信号传递异常增强,形成恶性循环。
避免这一现象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晚餐量和食物结构来实现,例如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或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临睡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