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乳糖是一种存在于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天然糖类,需经小肠黏膜中的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如果体内乳糖酶含量不足,未被分解的乳糖会进入大肠,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从而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常见表现:乳糖不耐受通常在饮用牛奶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出现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胀气、恶心,有些人还会伴随排气增多或肠鸣音增强。
3.人群差异: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因人种和年龄而异。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比例较高,达到70%-90%;而儿童期乳糖酶活性通常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成人的乳糖酶水平会逐渐降低。
4.乳糖含量与食物选择:牛奶、全脂奶粉、鲜奶等的乳糖含量较高;酸奶、硬质奶酪由于乳糖含量较低,较少引发不适。市场上也有无乳糖牛奶作为替代选择。
5.与其他疾病区别:牛奶过敏与乳糖不耐受不同。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一种异常反应,症状可能包括皮疹、呼吸困难等,属于急性反应,而乳糖不耐受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如果持续出现类似情况,应避免大量摄入含乳糖的食品,同时可选择无乳糖产品、植物奶或乳糖酶补充剂帮助改善症状。如有严重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