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引起腹胀和腹痛:长时间不排便会导致粪便堆积在肠道内。由于食物残渣不断分解,肠道内气体增多,很容易引发腹胀甚至腹痛。
2.肠道毒素吸收:粪便滞留时间过长时,其中的有害物质可能被肠道重新吸收,这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解毒负担,同时影响身体代谢,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3.痔疮和肛裂风险:长期便秘容易导致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直肠和肛门部位血管压力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痔疮、肛裂等病变。
4.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中存在丰富的益生菌群。长期粪便滞留可能破坏这些有益菌的环境,导致细菌失衡,增加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的风险。
5.肠梗阻或粪便嵌塞:极端情况下,粪便可能硬结,形成粪块,堵塞肠腔,引发急性肠梗阻或粪便嵌塞,这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情况。
6.心脑血管风险增加:用力排便会引起腹压升高,心率变化过快,可能导致老年人的脑卒中或心脏病风险上升。
必要时应通过合理饮食调节,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如新鲜蔬菜、全谷类食物)、保持适当水分摄入(每天1500-2000毫升)以及运动来促进肠蠕动。如果10天以上仍无改善,应尽快寻求医疗建议,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