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调整
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控制在0.6-0.8克/千克体重。蛋白质过量会增加氨的产生,加重症状;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恢复。
高热量饮食:每天提供30-40千卡/千克体重的热量,以防止机体消耗体内储备能量。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热量来源。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整体代谢状态。
2.药物管理
服用泻剂:乳果糖是一种常用肠道排毒药物,可减少氨的吸收,一般通过调节剂量使每日排便2-3次。
应用抗生素:如利福昔明,可减少肠道致病菌数量,降低血氨水平。长期使用需遵医嘱,避免耐药性。
避免镇静剂和酒精:此类物质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重脑病症状,同时应避免服用对肝脏代谢有负担的药物,如某些解热镇痛药。
3.生活方式干预
避免高强度活动:重体力劳动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使血氨水平升高,应尽量保持适当休息。
规律监测血氨和肝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
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如精神恍惚、行为异常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救治时机。
4.潜在诱因控制
积极治疗感染:感染可引起机体炎性反应,显著增加肝性脑病风险,应早期干预。
纠正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或酸中毒会加重症状,通过补钾或纠正酸碱平衡改善病情。
避免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易导致大量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可采用护胃药物或手术处理。
患者需严格遵守上述措施,同时定期复诊和评估治疗效果,争取早日缓解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