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大便溏泄的常见原因:
饮食不当:摄入油腻、生冷或刺激性食物,会引起胃肠道负担加重,影响正常消化吸收。
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会出现急性腹泻,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这种功能性胃肠病常表现为腹泻型或混合型症状,受情绪波动和饮食结构变化的影响。
胃肠疾病:如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导致长期大便溏泄。
乳糖不耐受:乳糖在体内无法被分解,导致腹泻、腹胀和气体增加。
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紊乱可加速肠蠕动,表现为频繁的大便溏泄。
2.可能伴随的症状和危害: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频率的溏泄,可能导致身体失去过多水分和钾、钠等电解质。
营养不良:长期溏泄会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引发体重下降和免疫力降低。
便血与黏液分泌:某些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在大便中发现异常分泌物。
全身症状:如疲乏、无力,可能提示慢性疾病存在。
3.调理和治疗措施: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生冷、高脂食物,多吃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例如米粥、面条等。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抗菌、抗病毒药)、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服用止泻药。
查明原因:通过粪便常规检查、肠镜、超声影像等明确基础疾病。
心理干预:对于因焦虑、压力诱发的肠道功能紊乱,可辅以心理治疗或缓解压力的措施。
根据症状轻重选择适当医治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严重情况下需及时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