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
1.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抽动症患者通常存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调控异常。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大脑中控制运动的皮层-基底节-丘脑回路活动过度,从而引发快速、无意义的运动,如抖头。
2.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其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患病概率比普通人群高10到100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和受体功能而参与抽动行为的发生。
3.外部刺激诱发:某些外界刺激如压力、紧张、疲劳或者兴奋情绪可能加重抽动症状。例如,当患者在面对学业压力或人际交往困难时,这些不良情绪会使抖头等表现更频繁或更剧烈。
4.自我感知的反馈循环:部分患者对抽动症状的前兆感有强烈的主观体验,例如局部肌肉的紧张或不适。为了缓解这些感觉,他们可能无意识地引发快速抖头动作,形成恶性循环。
5.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大脑中某些区域,如基底节、额叶和纹状体等,存在功能异常或结构变化。这些区域主要负责运动协调与行为控制,其异常活动可能直接导致不自主的快速运动。
抽动症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其症状并非刻意行为,而是由于神经系统活动异常导致的不自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