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头颅CT判断是否存在急性脑梗死

2025-02-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头颅CT扫描是判断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CT影像可能缺乏明确的病灶特征,但通过一些间接标志,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急性脑梗死。

1.高密度血管征:在CT图像上,如果看到大脑中动脉或其他主要供血动脉出现高密度影,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高密度中动脉征",可能出现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阶段。

2.早期缺血性改变:包括灰质-白质界限模糊和脑组织轻微肿胀。特别是在大脑的岛叶皮质和基底节区,这些变化可以在发病后3至6小时内观察到。

3.低密度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的脑组织会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影,通常在发病后12至24小时变得更加明显。这些低密度影代表脑组织水肿和坏死。

4.脑沟、脑池的消失:由于脑水肿导致局部脑组织的体积增大,颅内压力变化可引起脑沟和脑池的消失,这也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间接征兆。

5.“隐形征”:在某些病例中,早期CT可能未能揭示显著的异常。随着时间推移,进行随访CT检查可能会显示出更明显的病理变化。

尽管头颅CT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中非常有用,但其敏感性较磁共振成像低。对于怀疑急性脑梗死且初次CT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时间窗考虑进一步的影像学评估,以及及时的治疗干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