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原理:免疫组化染色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抗体是针对特定抗原(通常为蛋白质)设计的,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连接的酶或荧光物质使其显现。
2.过程:
1.固定和切片:样本经过固定(通常使用福尔马林)以保持组织结构,然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处理。
2.抗原修复:通过热修复或酶修复处理,暴露隐藏的抗原位点,以确保抗体能够有效结合。
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封闭液(如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染色。
4.一抗孵育:将含有特异性一抗的溶液加入样本中,并允许其与目标抗原结合。
5.二抗孵育:加入带有标记(如HRP酶或荧光素)的二抗,与一抗结合,放大信号。
6.显色:如果使用的是酶标记,则通过底物反应生成可见产物;如果使用的是荧光标记,则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3.应用:
1.诊断疾病:广泛用于病理诊断,如癌症、炎症性疾病等。通过检测特定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类型和分期。
2.科研: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和定位,探索疾病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免疫组化染色因其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在医学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各步骤的精确执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