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体内,导致肠道感染,引发腹泻和便血。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有时伴有血便。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由肠道寄生虫引起,通常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传播,可致严重腹泻和便血。
2.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可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分,导致持续性腹泻和便血。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造成严重的腹泻,并常常伴随便血。
3.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尤其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会导致便血。
肠息肉或肿瘤:肠道内的息肉或恶性肿瘤可引起局部出血,从而表现为便血的一部分。
4.其他因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抗凝剂,可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从而导致出血。
血管疾病:如肠系膜缺血,血流减少导致肠壁缺氧和坏死,继而产生便血。
出现拉稀和便血的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以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避免可能导致感染或肠道刺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