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临床表现
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即皮下出血点,这些紫癜不易消退,并且容易在压力部位出现。
伴随可能有头痛、眩晕或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乏力、疲劳、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通常超过400×10⁹/L。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增加,部分病例可见巨核细胞异型性改变。
外周血涂片:观察到血小板大小及形态异常。
血生化检查: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以排除继发性因素。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用于评估脾脏大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脾功能亢进。
CT或MRI:用于排除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4.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如感染、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需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通过以上多方面检查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