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怎么诊断

2025-01-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病情分析: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加,导致皮肤和其他器官出现紫癜。诊断该疾病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1.临床表现

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即皮下出血点,这些紫癜不易消退,并且容易在压力部位出现。

伴随可能有头痛、眩晕或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乏力、疲劳、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通常超过400×10⁹/L。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增加,部分病例可见巨核细胞异型性改变。

外周血涂片:观察到血小板大小及形态异常。

血生化检查: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以排除继发性因素。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用于评估脾脏大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脾功能亢进。

CT或MRI:用于排除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4.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增多,如感染、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需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通过以上多方面检查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