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ESD适用于病灶直径较小的早期结肠癌,通常建议用于2公分以下的病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报道成功切除更大病灶的病例。
2.病理学方面,如果癌细胞尚未穿透黏膜下层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迹象,ESD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时通过ESD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3.手术过程中,内镜医生使用特制器械,将病变组织连同其周围正常组织完整地剥离。这种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操作者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和技巧。
4.与传统结肠切除术相比,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改善明显。ESD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穿孔等,需由专业团队进行术中监测和处理。
5.在选择ESD时,应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病变位置及大小、病理特点以及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来全面评估。
对于符合条件的早期结肠癌患者,E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选择。确保采用该方法时应考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优化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