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改变是什么

2025-02-0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病情分析:骨质改变是指骨骼结构的密度、形态或组成发生变化,可能与疾病、衰老、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这种变化可以导致骨骼强度降低,增加骨折风险。

1.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症是骨密度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骨密度标准(T值),正常骨密度为大于-1,骨密度低下(骨量减少)在-1到-2.5之间,而小于-2.5则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形态变化:骨软化症是一种因矿物质沉积不足导致的骨形态改变,其特征是骨骼软弱和畸形,常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

3.代谢性骨病: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吸收过多和肾性骨病,这些疾病均会导致骨结构受到影响。

4.创伤性骨改变:如骨折或骨裂,会导致骨的形态和功能暂时性改变,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

5.炎症性骨改变:例如骨髓炎,是由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可导致骨结构的破坏。

6.其他疾病相关改变:包括癌症骨转移和先天性骨病等,均能导致骨质变化。

骨质改变可通过影像学检测(如X光、CT、MRI)和骨密度测量进行评估。及时诊断并管理这些变化对于预防并发症和维持骨健康至关重要。平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钙、维生素D摄入对骨质维护有积极作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