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早期活动:
手术后尽早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恢复性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研究表明,随着患者术后48小时内开始适当的床边活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下降30%-40%。
2.使用压力装置:
医用弹力袜或间歇性气压泵设备可以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从而显著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据统计,正确使用此类设备可将血栓发病率降低50%以上。
3.抗凝治疗:
根据个人病史和术后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考虑短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口服抗凝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需严格遵医嘱以避免出血并发症。
4.保持水分充足:
足够的液体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液淤滞。术后每日饮水量应根据医嘱调整,一般建议2000-2500毫升,个别情况需特殊评估。
5.注意下肢位置:
长时间卧床时,应避免双腿交叉或悬空,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在必要情况下,可抬高下肢至心脏水平以上10-15度,通过重力辅助改善静脉血流。
6.定期监测:
对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测下肢是否存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改变等症状,并结合超声影像评估静脉通畅性,提前识别和处理潜在问题。
坚持科学管理,结合专业评估,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提升术后康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