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初期阶段(1-3天)
休息:暂停所有会加重损伤的活动。
冷敷:每2-3小时冰敷受伤区域20分钟,以减少肿胀。
压力与抬高:使用弹性绷带包扎,并将腿部抬高以降低肿胀。
2.恢复阶段(4-14天)
温热疗法:用温毛巾或热水袋促进血液循环。
温和伸展:轻度的静态拉伸运动,有助于维持柔韧性。
揉捏按摩:可促进愈合和防止组织粘连,宜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3.加强阶段(2-6周)
增强力量:逐步介入无负重的肌肉强化练习,如桥式运动。
动态拉伸:加入动态拉伸运动以增加活动范围。
小幅度低强度有氧训练:如游泳或骑自行车,以增强整体耐力而不施加过多压力。
4.回归正常训练(6周及以后)
评估指南:确保没有疼痛并具有完整的活动范围。
渐进性负重训练:慢慢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定期监测:注意任何复发症状并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整个过程应留意身体的反应,若出现红肿、剧痛或无改善迹象,需咨询医疗专业人员。在恢复过程中,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运动结合至关重要,有助于最终实现全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