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发生年龄:颅骨生长性骨折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一年龄段的颅骨比较柔软且具有较高的塑形能力。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潜在影响可能较大。
2.形成机制: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一个线性骨折引起的,该骨折可能因外力较小而未能完全瘢痕化。随着时间推移,颅骨周围组织的压力以及脑脊液的渗透,可能导致骨折线逐渐扩大。
3.症状表现:患有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儿童可能不会立即出现症状,但随着骨折的扩展,可能会出现局部隆起、头痛、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
4.检查与诊断:医生通常通过体格检查、X光片、CT扫描等影像学手段来确认诊断,并评估骨折的范围和对邻近脑组织的影响。
5.治疗方法:治疗上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以修复颅骨缺损和防止脑组织受损。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持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骨生长性骨折在早期阶段可能不易被察觉,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婴幼儿头部的任何异常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